2020年1月,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原本繁荣喧嚣的春节瞬间冻结,实体店被迫暂停营业,餐饮业可以说是遭受了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,战线很长,故而中国众多企业骤然面临“生死大考”。回顾往昔,非典成就的淘宝、京东等,我们发现:面对同样的危机,一些企业可以借机“雄起”,而一些企业却随危机湮没在过去,且一家企业会面临的危机绝不止一次,总会被“危机”花式找事。那些生生不息的大企业在种种危机下,是如何一次次扛过来的?带着这样的问题,我拜读了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编写的《危机自救-企业逆境生存之道》。
作者基于其20多年的管理研究、两家超大型企业的操盘实践,以及数十家卓越企业的陪伴历程,展现了企业如何通过快速应变的措施实现自救,又如何强化自身的“免疫系统”,以持续应对变化,获得长久的发展。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,第一部分对企业面临的不可抗的危机环境做了详尽陈述,后用六个部分阐释在危机中企业应如何自救:极速认知调整,卓越领导力,四个关键行动,保有现金流,底层逻辑,变革之路。
危机爆发,给人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,大部分情形下,人们会显得慌乱和手足无措,甚至不肯面对现实,恰恰在这个时候,快速的调整认知,高效的理解和接受危机尤为重要,对企业领导者的检验,也更加凸显。越是在危机时刻,越需要领导者发挥作用。当危机带来资源失衡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,企业怎样快速行动,是极为关键的,效率制胜、模式创新、以“我”为主、贴近顾客(即四个关键行动),这本书更倾向于对企业实践进行总结,而活下去是企业在危机中的基本选择,能够活下去的核心关键是保有现金流,是企业最基本的要求,甚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是生死攸关的根本要求。追溯过往危机,总有企业在同等环境中被淘汰,而另一些企业借机崛起,究其根本是底层逻辑不同。最后就是如何把危机转为变革的契机,关注企业长久的发展和新成长的可能性。
《反脆弱:从不确定性中获益》一书中写道: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,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,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。本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:动物跟植物的最大区别是,动物能移动而植物不能。遇到紧急情况,动物可以跑,植物却无法躲避,很多人认为企业是动物,可实际上企业是植物,植物的战略最厉害之处恰恰是扎根,对环境即敏感又能包容(当然是被动的),即使所处环境藏污纳垢,却总能取其精华。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变化,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环境的变化,而是自我成长的问题,有无危机,企业都该学会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共处,而危机于企业而言则更像是一次全方位的体检。
经过2020年疫情危机后,人们对生命、生活方式、消费行为等的认知都会发生一些变化,从而导致企业发展模式、管理的模式、行业发展模式会改变。智慧树网在线实时授课、雷神山、火神山的云监工、甚至你我居家隔离时使用APP开视频会、远程办公,高频使用盒马鲜生做粮食补给…我们需要看到这次疫情中显现出来的数字化现实。华泰证券研究所分析认为,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或将进一步加快线下向线上的迁移,特别是在2B领域,将在几个方面带来增量需求:在线协同办公、视频会议、区域医疗信息化、互联网医疗、企业上云。所以,“在线是不可避免的,应该把数字化的经营能力变成基本功”。此次疫情中,很多大企业做出与伙伴共生、与员工共生的行动,例如盒马鲜生的“共享员工”;政府陆续出台了不少帮助中小企业抵抗危机的政策;美国西斯科公司一贯坚持的“与客户共生”的核心发展理念;以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企业领导者从关注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关注社会责任,这些都论证了“企业的发展模式要从竞争转向共生模式”。
一如作者所言:“工业时代企业的战略逻辑是竞争,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战略逻辑是共生,我们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”。(王可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