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意间看到一本名为《激荡三十年》的读物,书中讲述的是我们这代90后不曾经历过的年代。常言道“读史使人明智”,带着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我拜读了《激荡三十年》。
《激荡三十年》为吴晓波先生所作,按照编年法的叙述手法讲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经济发生的沧桑变化和我国企业的成长历程。书中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试探性改革起篇,到建立健全国内市场的经济体制,再到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迈入国际市场放开手去做大事。以改革为背景,通过一些极具影响力人物的人生经历与大时代相互交织演绎。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史的书,不如说是一本讲述中国现代企业家发展史的书。
书中很多企业家的奋斗史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,例如:1978年高考恢复后,华南理工三名同窗李东生、陈荣伟、黄宏生,十多年后三人分别创办TCL、康佳、创维,极盛时期这三家公司生产彩电总量之和占全国40%;还有1980年核聚变专家陈春先受美国硅谷的启发放弃中科院科技研发工作,弃文从商,在中关村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,立志将科技变为产业;1983年刘永好四兄弟全部放弃大学学习投身实业;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借了朋友2万元创办了华为;1989年宗庆后靠着骑三轮车卖文具筹足了一点钱创办了“娃哈哈儿童保健品厂”;1991年“狂人”牟其中罐头换飞机;2001年草根型企业家李书福意外得到首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;2005年最不像企业家的白方礼去世,靠蹬三轮、拾破烂创办了“白方礼支教公司”累计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,等等。沧海桑田,时间一瞬,30年的光阴,那一代人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生活的中国,看到了中国的变化,也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有是多么的幸福。
在众多的企业家中,留给我很多启发的是陈春先先生的故事,1980年46岁的陈春先已经是中国顶尖的核聚变专家,仍不顾学术上的成就弃文从商,在中关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科技实体企业。随着日后中关村的规模逐渐壮大,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科技产品聚集地,可陈春先自己的企业却萎靡不振。有人说他如果没有弃文从商坚持实验在科技方面一定能有所成就,但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我觉得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。人活着总要做点事,做了这件,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。我做事从不后悔,即时做了愚蠢的事,也不后悔,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”。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的选择息息相关,而管理企业的企业家也会有自己的弱点和盲区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如此,总会有自己的弱点和盲区,人生中有各种选择,正确或错误,珍惜那些看似是错误的选择,即使做了较为愚蠢的事也不要后悔,因为时间总是向前走的。
改革三十年在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,没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约束指引的情况下,那些自上而下去积极实践的人,时代成就了他们,他们也成就了时代。书中在结尾时有这么一句话:“当我们一步步远离这个时代的时候,才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它的存在,对于共同经历的这段历史,我们其实所知无多,很多事情还需在事实和理性层面上抽丝剥茧,有些仍在剧烈的演变当中。商业界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,事实与结论之间并非唯一对应的关系,也许我们今天陈述的细节,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出现新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诠释,过了很多年后会再度产生有趣而陌生的新意。”也许这正是激荡三十年的魅力所在。(翟唯佼)